科学家提出探测爱因斯坦预测的宇宙神秘“幻热”的新方法
2025年9月17日,广岛大学的科学家们宣布他们成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探测由量子真空产生的安鲁效应(Unruh Effect)。这一长期以来受到关注的现象位于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的交汇点,其成功的实验验证不仅将推动基础物理学的发展,更有望为未来技术应用开辟新领
2025年9月17日,广岛大学的科学家们宣布他们成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探测由量子真空产生的安鲁效应(Unruh Effect)。这一长期以来受到关注的现象位于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的交汇点,其成功的实验验证不仅将推动基础物理学的发展,更有望为未来技术应用开辟新领
在探测到第一个引力波的十年后,全球物理学家继续推动引力波科学的发展,20亿欧元的爱因斯坦望远镜(ET)项目正朝着实现更高灵敏度的目标迈进。作为第三代引力波探测器的候选,爱因斯坦望远镜将建造在地下数百米的地点,目前有三个地区争夺其建设地点,科学家们正在就这些地区
先说一个直接的观点:现代人社交精力有限,不要谁都去理,尤其要避开那些不爱说话、独来独往的人。
引力波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新鲜。其实早在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时就指出,质量极大的天体在加速运动时,会在时空中激起类似水面涟漪般的扰动,这种扰动会以光速向外传播,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引力波”的现象。
将“复杂的学说简单化”,这绝非易事,需要智者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思维能力。复杂的学说往往包含众多抽象概念、繁琐理论和隐晦逻辑,令人望而生畏。
2015年9月14日,LIGO探测到了来自黑洞碰撞的引力波。这一发现证实了爱因斯坦百年前的预言,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自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以来,引力波的存在一直是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直到2015年9月14日,LIGO项目终于探测到了来自黑洞碰撞的引力
历史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有趣,也更出人意料。你可能想不到,就在爱因斯坦还没出生前一百多年,甚至在人们连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都还没吵明白的时候,就有人,而且还不止一个,已经模模糊糊地“预见”到了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特别怪异的天体,叫“看不见的发光体”,这种天体发光,但
在公众眼中,爱因斯坦是提出相对论的天才物理学家,既是原子弹研发的间接推动者,还是冷战中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的道德领袖。他那吐着舌头的形象已经成为符号化的文化图腾。德国理论物理学家、科学史家胡贝特·根纳(Hubert Goenner)在他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
爱因斯坦的这句"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凝聚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这句话强调内在价值高于外在成就,倡导了一种以贡献和意义为导向的生活态度。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为你分析这句话的内涵和启示。
凌晨三点的办公室,张明盯着电脑屏幕上毫无进展的项目报表,指尖在键盘上悬停许久,最终只敲出一串杂乱的字符。这是他为这个“爆款计划”熬的第三个通宵,可数据曲线像一潭死水,连微小的波动都吝啬给予。
《爱因斯坦旅行日记:远东、巴勒斯斯和西班牙》首次完整公开了这位科学巨人96年前的私密记录。编辑罗森克兰茨翻开那些泛黄的手稿,看到的不是相对论公式,而是一连串刺眼的文字。
当“天坑专业”名单刷屏家长群,我们更需理性审视:所谓“最惨专业”,究竟是行业衰落的缩影,还是选科逻辑的误区?
根据搜索结果,孩子身上若具备以下三个典型特征中的任意一个,往往被视为“聪明相”的表现,这些特征与认知发展、创造力及学习潜力密切相关。结合多篇来源的育儿观点及心理学依据,总结如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远东、巴勒斯坦和西班牙,1922 - 1923》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爱因斯坦在这本旅行日记中表达了很多含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观点。这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时代变迁逻辑?本文将以数据为尺、案例为镜,助你跳出“避雷焦虑”,找到专业选择的本质坐标。
我在芝加哥大学念书时,对我有很多影响的另一位老师是泰勒(Teller)。他比费米年轻六七岁,是与费米同时在战后到芝加哥大学去做教授的。泰勒的物理与费米的物理有很相近的地方,也有不相近的地方。相近的地方是他的物理也是从现象出发的。他的基本兴趣反映在对物理现象的好
戴欣明先生提出的“动能合一”(哲学版)与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虽然中文表述相似,但它们是完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含义的概念。戴欣明的理论并非要挑战物理学,而是巧妙地借用了物理学中“动能”与“势能”的概念,来构建一个强大的认知模型。
最近吉林白城火车站可热闹了,一群大爷拎着行李四处张望,嘴里念叨着 "她咋还不来接我"。这事儿全因一个网名叫 "被刺痛的心" 的博主,42 岁的离异大姨每天发视频,一口一个 "来白城接你"" 亲你抱你 ",把全国大爷们哄得团团转,纷纷千里迢迢来" 奔现 ",网友
苹果落地、月球绕地、行星公转 —— 这些看似无关的天体运动,背后都受同一种力的支配:万有引力。人类对引力的认知,经历了从 “直觉经验” 到 “科学定律”,再到 “时空本质” 的跨越。
要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或许,可以从他们接受的教育、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讲起。今天是教师节,我们一起走进四位著名物理学家的世界——杨振宁、爱因斯坦、费曼和海森堡,走进他们眼中的老师。